“從反映問題到解決,只用了1天時間,我家附近的路燈就重新亮了,晚上帶孩子出去更安全了。”近日,河南省濟源市市民范桂香切身體會到了城市管理數字化帶來的便利。
聚焦城市管理“細枝末節”,回應群眾關切,不斷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,是濟源積極探索實踐數字化城市、提升城市形象的有益嘗試。
1623個單元網格 全方位捕捉城市漏洞
路燈損壞了,井蓋有破損,違規占道經營……很多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城市管理問題,現如今都可以通過濟源數字城管平臺得到有效解決。
日前,濟源數字城管中心信息采集員周哲在湨河附近巡查,發現湨河兩岸的步道、街頭座椅等公共設施存在損壞現象。他迅速拿出手機,將損壞部位拍攝下來,并第一時間將信息上傳到濟源數字城管中心系統平臺。
在巡查中,周哲順手把“落單”、亂停亂放的共享單車停靠在指定位置。“發現力所能及的問題,我們一律自行處置,不能處置的按照要求及時上傳信息。”周哲笑著說。
“信息采集員猶如‘行走的攝像頭’,及時掌握城市管理現狀,全方位捕捉城市管理漏洞,讓城市管理由被動變為主動。”濟源數字城管中心主任李紅梅說,按照數字城管國家標準,濟源共劃分1623個單元網格,實現了城區大街小巷、社區公園信息采集員全覆蓋。
同時,濟源不斷拓寬信息采集渠道,出臺了濟源市數字化城市管理志愿者獎勵辦法,將市長熱線系統與數字城管系統對接,積極開展“拍圖有獎”活動,引導市民通過“濟源數字化城市管理”微信公眾平臺、12345市長熱線等平臺反映問題,積極參與城市管理。
快速反應高效處置 提高案件辦結效率
走進濟源數字城管中心,電話聲、鍵盤敲擊聲此起彼伏,監控屏幕播放著大街小巷實況,工作人員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。
“信息采集員將問題反饋到平臺后,我們會將問題進行分類整理,并轉批到相關責任單位處置。”工作人員劉曉杰說。
據了解,數字城管通過信息化平臺,將采集的城市管理問題按照其責任主體進行分類交辦,并要求責任部門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任務。
“我們按照國家標準要求的辦理時限,實時監督各責任單位關于轉辦問題的辦理進度,把限期完成納入每月考核,要求一般問題當天處置辦結,公共設施維修等相對困難的問題在3到5天內完成,全面提高案件處置效率。”李紅梅說,案件上報、轉批、處置、辦結等環節一目了然,真正做到事事有著落、件件有回音。
為了提高案件辦結效率,濟源延伸管理“末梢”,建設“處置通”子系統,將案件逐級派發到一線工作人員的手機終端。一線工作人員直接通過手機終端,進行案件查看、處置和反饋,實現移動辦公。
多部門通力協作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
“河苑街與沁園路交叉路口向東120米路北,人行橫道樁傾倒,存在很大安全隱患。”近日,市民通過微信公眾平臺反映城市交通設施問題。
接到反映后,濟源數字城管中心向信息采集員核實,核實通過后,將案件轉批到相關職能部門處置。
城市管理涉及范圍廣,涵蓋市政管理、園林綠化、環境整治、基礎設施維護等方面。數字城管串起了這些部門,形成了線下線上有機融合、齊抓共管的格局。“我們與創建辦、文明辦、住房和城鄉建設局、交通運輸局等部門聯合,形成多部門信息共享、協同工作機制,以管理促成效,有效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。”李紅梅說。
據統計,濟源數字城管中心每年受理各類城市管理問題10萬余件,辦結率99%,按期辦結率95%,在城市管理和品牌創建工作中發揮了積極作用,切實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、幸福感和安全感,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。